丹徒从远古跋涉而来,足迹遥远。秦建县以前,曾名宜、朱方、谷阳;秦建丹徒县以后,亦曾三度更名,先改为武进县,经47年复为丹徒县,后又并为延陵县,经31年又复为丹徒县,再改为镇江县,经24年(包括建国后合并于镇江市4年),又重置丹徒县。改名时间均很短,总共只有102年。丹徒建县至今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,其中2100多年一直以丹徒命名。 
    丹徒最早的地名是宜。据对1954年大港烟墩山出土的西周青铜器“宜候夨簋”(zè  guǐ)考证,西周康王时改封虞侯夨为宜侯,丹徒即为宜侯的封地,故名宜。由此推算,丹徒建置至少有3000年以上的历史了。   
    丹徒县有历史文献记载的地名最早叫朱方,在春秋时期为吴国之地。史书上说,公元前545年,齐相庆封在战争中失败,率族人投奔吴国,吴为加强与楚边境的防守,重用庆封,将朱方作为他的封邑,吴王并将女儿嫁给他,使他生活得比在齐国还要好,安心为吴国效力。朱方,相传是在虞氏国封尧的儿子丹朱于此而得名,也有的说是因为古代丹徒处在临江望海的祖国东方,故名朱方。   
    到了公元前474年,吴国为越王勾践所灭,朱方属越。公元前334年,楚兴兵伐越,杀了越王无疆,吴故地遂属楚,楚改朱方为谷阳。古代往往以“水南为阴,山南为阳”为命名原则。丹徒大部分地区处于宁镇山脉以南,故名。名谷阳时间不长,前后在l40年左右。   
   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,废除分封制,改行郡县制,谷阳属会稽郡。秦为了加强中央集权的统治,便于与各郡县的联系,大力筑路挖河。公元前210年,始皇最后一次东巡,下令从现在的南京起,修筑一条宽广的驰道,经过谷阳,直达浙江。同时还在这里开凿了一条人工河道即徒阳运河。这些工程主要是由穿着赭色囚衣的刑徒流血流汗所建成的,因此便将谷阳改为丹徒。那时丹徒县治在今镇江市京口区丹徒镇及其附近。   
    汉初在地方上实行郡国并行制,汉高祖刘邦封堂兄刘贾为荆王,都城于吴(今苏州,一说都城可能在丹徒),丹徒县属荆国会稽郡。公元前196年,淮南王英布反,东击荆国,刘贾被杀(镇江市鼓楼岗荆王刘贾墓仍存)。次年,刘邦改封内侄刘濞为吴王,以广陵(今扬州)为都城,丹徒属吴国之领地。公元前154年,吴兰刘濞发动“七国之乱”西向击汉,并以东越士兵万余人屯丹徒作援,失败,刘濞逃到江南,为东越军杀于丹徒。同年,改吴国为江都国,至西汉末,江都国除。129年,从会稽郡中分置吴郡,丹徒县使属扬州吴郡了。   
    三国时吴王孙权出于军事上的需要,于公元209年开始在丹徒县西乡京口里,即今镇江市区北固山前峰铁瓮城,名京城,后改为京口。234年,改丹徒县为武进县,281年复称丹徒县。当时分吴郡置毗陵郡,311年,改毗陵郡为晋陵郡,丹徒县均属之。西晋末年北方混乱,东晋偏安江左,都城在建业。当时北方人士纷纷南下,从徐衮一带来的移民就近侨居在京口、丹徒;毗陵(今常州)等地,人数众多,东晋政府为此设置了徐州,州治即在京口,称原徐州为北徐州,丹徒境内设郯朐、利城三个侨县,到了南朝刘宋时,正式定名为南徐州,此后南徐便成了镇江的别名。自三国经东晋到南朝,丹徒地域得到全面发展,同时,丹徒的经济文化中心逐渐西移至丹徒西乡的京口里。   
    589年,丹徒县与延陵县合并为延陵县,属蒋州。延陵县治移至京口,此后县治基本固定于京口。595年置润州,延陵县属润州,侨郡县被废,南徐也成为历史名称了。
    620年,延陵县又分为丹徒、延陵两县,自此历经宋元明清,直至1928年7月前,县名丹徒未变。   
    1113年,宋廷升润州为镇江府,此为镇江得名之始,丹徒县属镇江府。1276年,元朝改镇江府为镇江路,丹徒县仍属之,时丹徒县辖8乡19都109里,明朝丹徒全县辖8乡7沙4镇计21都252图。清光绪初年,丹徒县辖8乡113里保8镇。   
    这里特别要提到的是,由于镇江府城长期座落在丹徒县境内,因而宋元明清直至民初,无论是县境内的居民还是在府城落户的居民均通称为丹徒籍人。   
    清王朝被推翻后,1912年1月,中华民国成立,废府,丹徒县属江苏省,下辖18市乡,即城厢、大港、平昌3市,焦东、永固、圌滨、顺江、御隆、谏壁、崇德、辛丰、育成、长乐、上党、岁丰、丹徒、仁让、高资15乡。1914年5月,江苏省设金陵道,丹徒县属金陵道,民国16年撤道。1928年7月,国民政府改丹徒县为镇江县,次年迁江苏省会于此。1949年4月23日,镇江解放,美好的江山回到了人民的怀抱。此后市县分设,原城区及近郊为镇江市,四乡农村为丹徒县,先后属镇江(常州)专区(地区)。1983年实行市管县体制后,镇江市改由江苏省管辖,丹徒县划归镇江市领导。2002年5月,丹徒撤县建区,辖14镇162个村民委员会,14个居民委员会。长期驻在镇江市区的中共丹徒县委、丹徒县人民政府及其所属各部门、各单位陆续迁往丹徒新区,融城乡于一体,依托城郊优势,加快丹徒发展,创建丹徒新的辉煌。